作者: 張 嘯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0-11-17 10:10
在協同中共贏,在共贏中崛起。淮海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新空間。
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、區域產業協同發展、生態環境聯防聯控、區域協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……我市深入貫徹《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》要求,認真落實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工作部署,加強對接溝通,攜手務實合作,按下區域協同發展“快進鍵”。
發展活力競相迸發,合作格局不斷拓展。菏澤深度融入淮海經濟區,協同發展促城市高質量轉型崛起,奮力走好協同發展、融合發展之路。
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快速推進
菏澤牡丹機場飛行區內,登機設施在航站樓前一字排開,停機坪上可以同時容納9架飛機,航站樓設置5個登機口。機場裝修工程完工后,將迎來機場航線校飛試飛工作,今年底即可通航。
高鐵一通,百業興隆。目前,魯南高鐵菏澤至曲阜段、菏澤至蘭考段、日蘭高速巨野西至菏澤段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,預計2021年底前完工并具備通車條件,菏澤將正式邁入“高鐵時代”。德上高速菏澤段、棗菏高速菏澤段已建成通車;新萬福河航道一期預計年底前完工。
同時,以5G商用、新型智慧城市、工業互聯網等為重點,加快推動中國大唐5G產業山東總部基地、大數據農產品溯源和食品安全監管應用平臺、菏澤市工業互聯網平臺、魯西南大數據中心等建設,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各領域深度融合,全力打造智慧城市。
數據顯示,僅今年全市交通重點工程計劃完成投資170億元,“水陸空”現代化立體交通格局已現雛形,為區域交通互聯互通提供了支撐。
持續推進“231”特色產業體系建設
實現高質量發展,必須有強大的工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作支撐。我市加快培育“231”特色產業,發展支撐作用凸顯,有力推動傳統動能改造升級、新動能活力迸發。
菏澤現代醫藥港起步區配套基礎設施和車間廠房等已全面開工建設,神威藥業、北京康辰在研新藥產業化、上海公衛菏澤產業園等10余個項目陸續落地。醫藥港按照國際化的視野,規劃建設“高端食械、醫藥智造、醫藥硅谷”等健康產業板塊,建設千億級的大健康產業技術集群。
在山東二葉項目,墻壁上處處可見的音箱狀設備是無人化智能機器人信號發射器,工業4.0理念助力二葉制藥智能化科技化生產。項目的高架立體庫內有接近一萬個貨位,可實現全自動的產品倉儲和運輸。
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,設計年產青霉素類注射用無菌粉針劑3億支、青霉素類無菌原料藥500噸。企業在生產設備、自動化控制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,達到國內同類工藝最先進水平。
通過加快推進現代生物醫藥港、現代醫藥產業園等項目進度,我市積極實施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,聯合組建生物醫藥產業聯盟,促進區域優勢主導產業聯動發展。深入實施產業鏈“鏈長制”,圍繞“231”產業體系建設,每個產業鏈每年抓好20個領航企業(龍頭骨干企業)培育、20個重點項目建設,為產業鏈發展提供強力支撐。
一批大項目在爭分奪秒忙建設,還有一大批項目在搶抓生產增效益。抓項目就是抓發展,全市上下圍繞“231”特色產業體系招引項目,一批經濟社會效益好、科技含量高、示范帶動強的大項目、好項目在菏澤落地生根。
牡丹是菏澤的靚麗的城市名片,通過實施牡丹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,重點實施加快牡丹種植基地建設、培育壯大牡丹龍頭企業、發展牡丹文化創意產業、提升科技創新水平、加強牡丹產業園區建設等“八大行動”,到2022年,將菏澤打造成全國集聚度高、經濟效益好、生態環境優的牡丹產業發展核心區。
積極融入淮海經濟區文化旅游聯盟、文旅融媒體聯盟等平臺,參加淮海經濟區文化市場營銷推廣活動,在徐州、臨沂等地開展營銷推廣。積極謀劃黃河生態文化旅游帶和黃河故道生態文化旅游帶,聯動相關地市,建設生態文旅走廊。
著力強化區域科技合作交流
城市之間,如何推動技術交易與創新資源有效集聚、高效對接?
10月30日中原技術市場大會暨中原技術轉移高峰論壇在菏澤舉辦,對此進行了探討。大會進行了高端人才及項目合作簽約、中原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及優秀科技成果路演,投融資專家進行現場點評,現場簽約12項,達成成果交易意向5項。
通過中原技術市場平臺的建設推廣,進一步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和技術市場服務體系,促進產業鏈、創新鏈、資金鏈、政策鏈有機銜接,促進國內外優質科技成果在菏澤及中原地區轉移轉化,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,助力高質量發展。
我市積極打造中原技術市場,持續構建以企業為主體、以市場為導向、“政產學研金服用”相結合的服務體系,充分發揮菏澤的樞紐作用,加快打造輻射周邊地區的綜合性科技服務平臺。
充分發揮中國礦業大學、江蘇海洋大學、臨沂大學、齊魯工業大學(菏澤校區)等高等院校的創新資源優勢,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合作,聯合創建產學研示范基地、創新聯盟等,通過資金支持、場地免租、服務優先等激勵措施,吸引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在菏澤建立院士工作站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科研中試基地等各類創新平臺,實現人才、技術和現代生產裝備等科技創新要素資源迅速集聚到菏澤。
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聯防聯控
11月8日,“藍天碧水 生態菏澤”放魚養水活動在趙王河畔舉行,投放鯉魚、草魚等40萬尾魚苗,通過放魚養水,有效凈化水體,維護水生生物多樣化,促進和維護水域生態平衡。
2014年以來,全市已連續七年開展放魚活動,在趙王河、雷澤湖及各縣區的水源地及城市水系累計放流3100余萬尾,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。
我市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,扎實推進國家清潔能源試點城市、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。強化明清黃河故道沿線綜合整治,積極推進巨野煤田采煤塌陷區治理修復,著力打造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。
堅決落實“2+26”城市大氣污染治理任務,出臺《菏澤市大氣污染防治縣區約談問責辦法(試行)》等,建立菏澤市四區大氣治理作戰工作機制;加強大氣會商預警預報,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機制,藍天白云天數持續增加。
今年前三季度,菏澤市PM2.5、PM10濃度同比改善15.8%、15.9%,SO2、NO2濃度值均達到空氣質量一級標準,空氣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9天。
加快洙水河濕地、七里河濕地建設進度,認真落實“河長制”,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,三條主要出境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。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、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,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,強化水質跨界斷面的監測,著力推動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,四個省控以上斷面水質達到國家、省約束性目標要求。
與此同時,我市加強“十四五”規劃對接,不斷加快平臺載體建設,積極擴大對外開放,加強社會事業共建共享……通過加強與區域內成員城市溝通對接,推動協同發展重點工作有序有效開展。
如今,加強區域合作是突破行政區劃、有效配置資源、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,也是未來開放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未來開放發展的重要趨勢。
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是一篇大文章,需要區域各市共同努力、不斷探索。菏澤將進一步融入淮海經濟區,加快推動交通同城化建設、產業協同發展、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、社會事業融合發展,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,奮力書寫好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這篇大文章。
記 者 張 嘯